Search


『成人角色』(The Role of an Adult)筆記分享 III
  • Share this:


『成人角色』(The Role of an Adult)筆記分享 III

再跟大家分享我們要怎麼成為一個在教養育兒上「稱職」的成人。

有興趣的讀者,可以再翻閱之前『成人角色』(The Role of an Adult) I 和 II的內容複習一下喔,正所謂「學而時習之,不亦悅乎?」:

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

1. 孩子的生命,呼籲了我的生命。我們愛自己的孩子,我們希望自己被尊重,推己及人,『幼吾幼以及人之幼』,其實是人人皆有之天性。

2. 孩子是成人的導師,成人的『正常化』(Normalization),有時候是透過觀察孩子而得來的。只要我們內心夠平靜,有愛心,用一種完全開放的心來觀察他、來體驗她,我們就能感受到孩子正常化的頻率。

3. 孩子是成人的救贖,透過他內心的真、善、美,他幫助我們將憤怒和傲慢捨去,改用平等和尊重的態度來看待孩子。

4. 永遠不要催促孩子,孩子自己本身有自己的生命節奏。在她的動作還沒有精練之前,都是按照生命赤裸裸的、本有的節奏來行動的。但是當我們成人,因為某些考量(如:時間來不及)而去催促孩子,就會打亂她本有的步調。步調亂了之後,她可能還是可以做得到,但是卻脫離了自己本有的節奏。當所有的事情都因為大人不斷催促而亂了節奏,她就會越來越亂、越慌,就開始做錯事情、開始丟三忘四。

5. 因為成人的急,而造就了孩子的急。原本孩子的事情是可以透過不斷練習而精練,做到很熟練、精準的,而且在這練習過程中,她還會得到很大的專注力、意志力與自信心;但如果一直被大人催促著,雖然最終孩子的速度可能會達到我們的要求,但她所得到的教育成果,除了大打折扣以外,還包括了被成人否定、被批判,感覺生命不被尊重,變成一種急躁、沒自信的個性。

6. 教育 - 是一種習慣的養成:『少成若天性,習慣成自然』,差別只是在好習慣或壞習慣。

7. 孩子透過重複練習,使動作技巧更加精鍊、邁向成熟。唯有此,孩子才有辦法「開始快」。所謂『熟能生巧』,「快」不是用嘴巴說,而是透過生活經驗慢慢累積的,所以成人本身就不要急。反過來說,有拖拉個性的孩子,有些是生活經驗不足,有些則是專注力比較缺失,容易分心。這些問題,都可以透過工作來改善,透過日常生活練習(Practical Life Exercises),來精練她的能力,增強他的信心。


8. 孩子3~6歲的發展,稱為”二度啟蒙時期”。成人必須懂得觀察,2~3歲的孩子進入教室時,帶來的是好的習氣還是壞的係氣?若她想要做一個工作,我們要思考這項教具是超過她能力的,還是適合她的?她的心智能力到那個階段了嗎?

9. 剛入園的新生,比較適合進行日常生活練習(Practical Life Exercises)的工作,除了精鍊他的精細動作,還有透過「完整工作週期」(complete work cycle),培養孩子「一件事情做完再一件」的具體經驗。

10. 心智器官(psychic organs)是透過後天不斷的重複練習,而建立的後天能力,包括動作、秩序感、語言,以及專注力…等。這些都是後天發展出來的能力,但這些能力,就像是人身體原有的器官一樣那麼重要。

11. 心智器官,是透過心靈胚胎(spiritual embryo)孕育的,代表著孩子經歷過母體的胚胎後,她還會經歷另一個心靈胚胎的時期,孕育出心靈器官。

12. 透過每天的重複練習,孩子在建構他自己的人格,我們成人必須要允許孩子這種自發性的行為。

- 節錄自羅寶鴻老師12/21/2013『成人的角色』師訓內容


Tags:

About author
AMI國際蒙特梭利協會0~3歲、3~6歲認證專業導師,有近20年幼兒教育經驗,在台灣北、中、南等地區舉行過數百場演講、家長講座、及師資訓練課程。多年來在幼兒教育的耕耘獲得許多家長的信賴,面對家長教養煩惱的諮詢,以最親切又專業的態度回覆,其堅定而溫和的文字,總是能療癒每個因為教養而焦躁不安的爸爸媽媽。 著作: 1. 【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】 -榮獲2020年金石堂親子教養書藉年度暢銷榜第一名 -榮獲2020年博客來親子教養書藉年度暢銷榜第二名 2. 【蒙特梭利專家親授:教孩子學規矩一點也不難】
羅寶鴻老師 - "For the Love of the Child."
View all posts